一起看书网,全文免费在线阅读方案演示完毕,评审组闭门讨论各组的得分。
多是近年比赛中常见的设计思路,唯独Y组的设计方案,让评审组出现了较大的意见分歧。
大部分评委认为,该方案的实现难度高,稳定性差,而且显得有点异想天开。
“这么多强队,都不选择走这条路,总归是有原因的。路边的李子为什么没有人摘,就是因为它酸啊。”
唯独一名评委提出了不同观点。
“其实这个想法,多年前就曾有人提出来过。2004年麻省理工发过一篇博士论文,将传统的控制理论和深度强化学习这两个不同的流派相结合,当时一度引起了轰动,可惜后来一直没有人往这个方向探索。”
提出异议的评委年过半百,身材精瘦,从长相到衣着都很朴实。但他一说话,众人都听得很认真。
这是“A大双星”之一,来自A大自动化学院的沈南教授。
沈教授名声在外,除了本领过硬,主要还是脾气古怪。上课不考勤,考试乱出题,经常带学生搞一些异想天开的项目,随心所欲得像个疯狂艺术家,江湖人称“南疯子”。
他有不少学生一鸣惊人,国际会议一投就中,重点期刊直接封面文章。
也有不少学生毕不了业,白白付出了许多年的时间和精力,一直在失败中打滚。
好容易读个A大,若是不能毕业,这成本就有点太高了。所以一般来说,学生还是争抢这去跟随Marsh师从的那位程家梁教授。
但老人家江湖地位、专利数量、科研资金样样不输,发表意见,大家还是肯听的。
于是评审秘书一边嘀咕这一组命好,遇到了南疯子发疯,一边给了沈瞳他们组一个中规中矩的B。
反观观众区,评论可就没这么兼容并包了。
【又来个纸上谈兵的,等着吧,一会儿实战秒跪。】
【年年都有这样的赵括,这组也没什么牛人。】
【有啊,今年ICRA的挑战赛不是出了个黑马?双目视觉挺骚的。】
【视觉不是关键因素,真正的强队都靠基础实力。机械解决嵌入问题,嵌入解决算法问题,剩下视觉的那些花头,什么自瞄、导航,不会造成决定性影响。】
其他组也是第一次看到对手的设计方案,林子涵对着石小磊大摇其头,远远做了一个瞄准射击的动作。表示“你们,不是对手。”
顾希闻倒是看得仔细,还来找沈瞳搭话:“挺像那么回事,这不是你自己想的吧?听说你们找了个外援?”
沈瞳官方微笑脸:“团队项目,大家都有贡献。”
评审环节结束,便到了场上见真章的时刻。
真机一进场,唱衰Y组的人立刻得到了新的佐证。Y组的机甲实在是……过于简陋了。
胶带糊顶,绑带糊底,热熔胶糊车身,还有一截电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