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5章湖口大捷(下)
明军在湖口已经张开了一张大网,就等清军水师主动钻进去了。
隆科多倒是没有被先前的惨胜给冲昏头脑,但他还是只能硬着头皮往里头钻。
没办法,他不能在九江这里拖延太长时间,否则等到明军主力支援,武昌清军的处境会变得十分尴尬。
届时,劳师远征都算好的了,时至四月,入夏,说实话已经不适合再打仗了。
隆科多要是不尽快在九江得到点战果,那士卒们的厌战情绪必定愈发严重。
说到底这里是江南,不是湖广,五万清军中有两万都是湖广本地人,也就是客兵。
江南失陷,关他们屁事?
不仅如此,隆科多手头上的粮食也不足以支撑他跟明军继续打消耗战。
原来应该是够的,但北方还有个皇上要他来养,还有他的十万纯烧钱的新军部队。
什么湖广熟,天下足,那都是扯淡。
就是再给他一个湖广都不够。
论起财政,其实隆科多的处境并不比朱怡炅更好。
短短数日。
隆科多重整旗鼓,不单亲自接过了水师指挥权,还索性下令舢板水师全部出动,强攻湖口。
这是决定直接梭哈了。
舢板类似于后世的那种独立划舟,在前明就广泛使用。
既有民用,也有军用。
小的能带五六人,大的能装十几,甚至二三十人。属于大型战船的护卫舟船,有些甚至还能装载火炮。
“轰轰轰!”
两百多艘清军水师舢板,就这么硬生生顶着明军炮火强攻湖口。
明军部署在湖口的篾缆本就是鱼饵,自然挡不住这些如同敢死队的清军水师舢板。
不过半个时辰,湖口篾缆全部被清军焚烧破坏,强行突破封锁线的清军舢板船,顺势杀入鄱阳湖。
然而,鄱阳湖中却是什么都没有,也没有明军战船过来阻击他们。
这些刚刚“获胜”的清军水师舢板也不知情况,只能先行泊岸于大姑塘,等待后续命令。
彭蠡口外,看着水师舢板成功突破明军封锁线,隆科多还未来及高兴。
始终驻扎湖口镇,除了搞基建,构筑湖口防御工事就没别的事干的黄殿终于看到了机会。
鱼儿既然上钩了,那也可以收网了。
黄殿几乎当天便火速于湖口紧急搭建了两座浮桥,并在桥下沉积大量泥沙土石,直接将鄱阳湖口彻底堵死。
仅剩大船的清军水师根本无力阻拦,只能坐看黄殿。
这下,清军水师被完全分割,变成外江、内湖两部舰队。
本来,若只是单纯的水师被一分为二,战船数量诚少对清军并无多大影响。
毕竟湖口明军水师力量薄弱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,哪怕隆科多麾下的水师减少一半,也照样能吊锤湖口的明军水师。
可现在不一样,隆科多为了速战速决,出动了所有的水师舢板,这下全被困死在内湖。
舢板只能算是划舟,了不起装一门火炮,粮草什么的想都不要想。
这些被困在内湖的清军舢板水师退路被断,兵力不足,还没有粮草补给,可以说是完全丧失了战斗力,能不能活下来都得看明军接济。
这还不算完,真正麻烦的是外面隆科多为主的水师大船。这些大船虽比不上福建水师的海船,却也不小了。
众所周知,战船越大,越笨重,这也是为啥古代战船都需要舢板护卫的原因。
这下,舢板几乎全栽在了鄱阳湖,而隆科多的水师大船,同样也暴露在了明军的眼前。
黄殿的水师确实几乎可以忽略不计,但没关系,若是清军还有舢板,那清军水师确实厉害,他惹不起。
但现在舢板一失,就等同于游戏里失去了后排的前排一样,就是个单纯的活靶子,稍微拉扯一下就能轻松解决。
黄殿自然不懂啥是游戏,但他真的在拉扯了。
不对,是黄殿直接下令麾下的明军舢板船,不断民用还是军用全部出动,并装载了大量火油和燃烧物。
嗯,当年郑家军对付殖民者盖伦船的经典打法,火船攻击。
清军水师都不用吴国印和隆科多这俩下令,当即一个个疯狂开炮射击江上的明军舢板。
但没用,舢板小而灵活,清军的火炮根本难以捕捉目标。
“轰轰轰!”
一轮炮击下来,愣是一发没中。
那些明军士兵卖力划船,待划至清军战船附近,便立刻点燃大火,自己则跳船跑路,只让船只借着惯性撞向清军战船,引火烧船。
不到半个时辰,清军水师大败,战船当场被焚毁十余艘。
就这还是在于其它战船聪明,见势不妙果断调转船向跑路。
其实,清军还有一些舢板船,但这些舢板船不是吴军门的护船,就是隆大帅的护船。
而隆大帅,早在开战没多久就带头跑了,要不然其它战船也不会跑那么快。
清军水师大败溃逃的消息,很快就被梅家洲的清军发觉。
这想不发觉都难,梅家洲离湖口又不远,那边的炮战能看不清楚吗?
吴绍安所部的三万清军本就久攻不克,又被李勇这个粗中有细的莽夫连番袭营搅的是人困马乏,精神高度紧绷。
而今又是夏季,若非吴绍安奋力弹压,加上这些绿营新军大部分都是湖广本地人,只有不到一万是安徽人。
而且隆科多给的饷银又确实足,怕是这些人早就闹着要哗变了。
眼见隆大帅的水师一败涂地,损失惨重,吴绍安这个新晋总兵宫甚至都来不及弹压,就被大军裹挟着往九江撤退。
“快跑啊!大帅败了!”
“隆大帅败了,快走,再不走就来不及了!”
“……”
好吧!这应该算是溃退,因为已经完全没有阵型了。
三万大军协调起来本来就困难,还强行在梅家洲这么狭窄的地方铺开,这撤退命令又是吴绍安被迫下达。
而且还是前脚跑,后脚下令撤退,命令都不知道有没有传达下去,还能有什么组织度可言?
梅家洲。
李勇看着清军溃退的松散阵型,先是目瞪口呆,待回过神来没来由的心痒难耐。
如此混乱松散的阵型,简直就是天赐良机啊!
“直娘贼的,要不是将军专门叮嘱过,如非必要……嗯?现在不就是必要吗?”
李勇忽地一拍脑门,再按捺不住,说道:“弟兄们,来,随咱一起杀清狗去!”
言罢,带着亲兵便下去打开城门,随即一马当先冲了出去。
后面是五千同样脑袋一热,跟着杀出去的明军士兵。
全军出动,连个把门的都没留。
不得不说,五千明军就敢去追击三万清军,还不是战力羸弱的江南绿营。而是隆科多花了半年时间从湖广裁汰练新出来的新军,其中不少甚至还跟湘西红苗打过仗。
但此刻,这些新军却是在撤退,不,说是撤退,实则跟溃退没啥区别。
人太多了,又骤闻水师和隆大帅败了,传着传着就传成了隆大帅已经战死了,水师残部仓皇逃窜,跑的晚了可就回不去湖广老家了。
这听起来似乎很离谱,但要知道,这大军里头有不少清兵都被之前李勇的疲兵战术(他不懂疲兵战术,纯粹就是夜袭找机会)搞的精神高度紧绷。
好在这是白天,要是晚上,那可就不是几万人一起跑了,而是几万人的军营直接炸营。
古代军队撤退,这里头可是有着大学问,稍有不慎,就可能会由撤退演变成一场大溃败,比如当年的淝水之战。
很显然,吴绍安并没有这样的才能,就算有,眼下大军已经几乎接近于半失控。
吴绍安唯一能做的,就是跑的再快些,顺带尽量收拢部队。
而李勇率领的五千明军,虽然在追击过程中也基本不用说什么阵型了,但好歹基层营队结构还在。
而且明军追击,清军溃退,这天然上就有着士气加成。
清军又人困马乏,如此,结果不言而喻。
落在最后面的清军没多久就被明军追上,战斗一触即发。
什么裁汰练新,在这种局面下都失去了作用。
清军已经溃不成军,哪怕有个别几个想靠着个人武勇扭转战局。
但大军团作战,个人武勇有什么用?
有聪明的转身就跑,还有不聪明的,则直接在明军群殴式打法下,很快被淹没。
纵使这时候清军能重整旗鼓,其实也很难赢了。
因为狭窄的地形不会给他们调转方向,摆开军阵跟明军打决战的机会。
就算李靖在世,能把后面这几千人重新摆开,跟明军碰一碰就算顶天了。
清军这下是真的一败涂地!
小小的湖口之战,竟是直接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。
终于结束了
。